您好,欢迎进入云顶集团公司!

咨询服务热线

13755200998s

云顶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一公司高级技师张吉平——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技能大师

发布时间:2023-12-06 18:27人气:

  云顶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一公司高级技师张吉平——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技能大师青年时代,以农民身份当上一名钻井工人,戈壁荒原,看到石油翻滚,喜悦中感受到的是“咱们工人有力量”。

  他就是张吉平,一位从农民轮换工成长为技能大师的油田人。3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获得了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中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

  和那时候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一样,张吉平抱着“用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的朴素愿望,先后经历了胜利油田孤东会战,渤南油田开发,海南、新疆外部市场开拓等一系列考验。

  恶劣的施工环境、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频繁搬迁的生活,再加上远离家乡思念亲人,一起参加工作的个别同事中途打起了“退堂鼓”,回了老家。但张吉平坚信: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潜能。

  “当时的想法的确很简单,就想着不管吃多少苦、遭多少罪,既然出来了,得先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将来即使没办法留下,回到农村,还能凭着手艺吃饭。”张吉平说。

  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成为张吉平生活中的“主旋律”。为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下班后,张吉平不是看书学习,就是和师傅们探讨如何维护和维修设备。他先后自学了内燃机的构造原理、无线电、石油机械等知识。上班的时候,碰上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的构造原理,他就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缠着师傅对照着设备解答。

  “那年头不比现在,没有网络,没有工具书。整个队上只有司机长有一本《190型柴油机说明书》,稀罕得跟宝贝似的,他从不轻易借给别人。我又非常想看那本说明书,就跟司机长耗上了,又是帮忙打饭,又是偷偷送酒,终于把说明书借了出来。”张吉平对记者回忆道。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我就趁着递送工具的机会,学习师傅们每一个操作步骤。有些技术含量高的设备修理,当班修不完,我就主动留下来,等修完后再下班。”张吉平说。

  张吉平学技术的有心,不仅体现在跟师傅学习上,还体现在自学过程中。他说,自己刚工作那会,经常利用休班的时间,自费到济南学习机电维修、电子技术等知识,并学会了钳工、电气焊工等操作技能,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机电维修证书。

  为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张吉平甚至到老家附近的摩托车修理店、电器维修部做义工,不要工钱,只为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每次半个月的假期,我至少有10天是在学校或修理站度过的。好不容易回到家里,窝在家里看书也成了我唯一的爱好。”张吉平说幸亏自己有一个贤内助。她通情达理,并且被丈夫对钻井机械的痴迷和专心所感动,所以默默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而且看到相关的书籍还帮他买回来。张吉平家里的两个大书橱里,满满的500多本专业书籍和诸多的奖章、奖状,完美地诠释了“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句歌词的内涵。

  张吉平不但刻苦自学,弥补理论知识的短板,还注重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他在工作实践中,深深懂得了“多干工作长经验、多加学习长智慧、多加勤奋长技能”的道理。他知道自己的功底薄,要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技术工人,还要经过超常的磨砺。

  和很多人磨砺自己的方式不同,张吉平提高动手能力的方式甚至达到了“自虐”的程度。张吉平的老同事讲,他经常将一些钻井机械上更换下来的旧部件拆了装、装了拆,反复研究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直到拆装自如为止。有时练得手上起了泡、磨去了皮,他也全然不顾。尤其是冬天,冰冷的钻井机械经常把他的手撕开一道道口子。

  更夸张的是,为了练听力,张吉平时常在柴油机旁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经常震得他头晕眼花,但他始终坚持天天听,天天琢磨。渐渐地,他掌握了什么是柴油机正常声音、什么是不正常声音,练就了听声看色辨别设备性能的绝活。

  有一次,钻井队一台电动泥浆泵振动大,泥浆泵制造厂家和电控设备配套厂家在现场连续处理了5天也没有解决好。张吉平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进一步分析故障现象,发现是固定电机的底座刚性不够引起的。他用几块钢板对底座进行了简单固定,很快解决了问题。

  还有一次,工地上从美国进口的柴油发电机组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更换过程中,由于外方人员失误,引擎与发电机轴心出现偏差,试机时造成油底壳震裂,4个人一连校正了3天还不行。张吉平作为帮手及时观察到症结所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外方人员按照他的建议整改后,发电机立即恢复了正常。有的维修人员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中国的工人真了不起!”事后,他们的负责人要把张吉平请到当地档次最高的酒店答谢,还要以高薪聘用他,都被张吉平婉言谢绝了。

  一分耕耘云顶集团·(中国)官方网站,一分收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张吉平在胜利油田第七届工人技术比赛中,力挫群雄,取得了钻井柴油机工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转为油田合同制工人。2004年,张吉平参加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得金奖,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5年他被聘为胜利油田“钻井柴油机工技能大师”和山东省首席技师。2009年,他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这一串串耀眼的荣誉,生动地诠释了张吉平经常对徒弟们说的一句话:“不断学习,有绝活,才能安身立命。”

  什么是好工人,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工人,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在张吉平的眼里,合格的工人不仅仅要苦干实干,还得会巧干。

  常年在油田生产第一线工作,张吉平每每看到因为一些技术难题影响钻井生产时,心里就感到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云顶集团·(中国)官方网站。通过技术革新为一线的工友们减轻一点劳动强度、为国家节约一点设备投入资金,成为张吉平搞技术革新的动力。

  张吉平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搞技术革新的经历。技术革新的成果在油田被推广应用后,所带来的那种强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让他终身难忘。

  在一次起钻施工中,两台柴油机并车使用,其中的一台柴油机润滑油漏光了,处于干摩擦运转状态,造成了拉缸烧瓦事故。张吉平当时在现场,看在眼里,愧在心里。回到宿舍,他始终在心底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油压低离合器自动分离装置,增加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呢?

  于是,第二天上班时,张吉平就站在柴油机旁琢磨,下班后接着就去找了一些气路控制方面的资料,试着研究各种解决方法。他又通过与师傅们讨论,有了初步方案。之后,他找来一些阀件,经过十几天的反复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了柴油机油压低自动停车联动装置。经过现场演示,效果非常好,得到油田设备专家的高度评价。

  如果说,最初的技术革新是源于兴趣爱好和被别人高看一眼的认可,那么在后来的工作中,张吉平逐渐找到了自己坚持克服各种困难搞技术革新的动力之源,那就是通过不断钻研、革新技术,为国家的石油事业贡献力量,为个人的事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张吉平在一线工作中敏锐地发现,石油钻井行业野外施工,设备运行条件差,润滑油很容易污染和变质。如果解决好这个问题,一年就能为单位节约一大笔资金。于是,他决心设计一种多功能的油料净化处理机。

  攻关这个课题,涉及到好多项专业技术。有些新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从头学起。面对困难,张吉平没有畏惧。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研制出了第一代移动式滤油机。

  但只有加油和过滤功能,过滤精度低,有些杂质还是过滤不出来。于是,他又进一步对机器进行了改进,加装了强磁过滤器和精过滤器,实现了润滑油的密闭输送和精过滤。但美中不足的是,野外作业,尤其到了雨季,各种设备的润滑系统经常因进水变质,今天刚更换的润滑油,明天就可能进水污染,污染后又得换油。

  张吉平不断查资料、请教专家,方案改了几十遍,光图纸就画了500多张。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不分昼夜,常常是方便面、矿泉水一凑合就是一顿饭。为了节省费用,他经常找一些废旧电路板,拿回家拆元件用,弄得满屋子都是电器元件。有时晚上一个灵感闪现,一晚上不睡觉,连夜也要把它完成。

  正是靠着这种对创新的执著,张吉平用了半年的时间,研制成功了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这种滤油机的推广应用,不仅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每台每年还创造了35.4万元的经济效益。这项成果填补了现场净化、再生润滑油的空白,有4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这项发明对节能、低碳来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个人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成几根钉?我个人的力量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只有培养造就更多的创新型工人和技术革新人才,才能推动油田全面发展。”这是张吉平在一次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时说的一段话云顶集团·(中国)官方网站。实际工作中,他也是这样谦虚谨慎,以身作则。

  张吉平的徒弟有很多,除了渤海钻井与他签订师徒合同的40多名徒弟,他还有很多慕名前来拜师的“编外徒弟”。对这些徒弟,张吉平不但一碗水端平,尽心尽力把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他们,还非常谦逊,经常放下身段向徒弟请教。

  有的徒弟计算机技术好,他就向徒弟学计算机;有的徒弟软件搞得好,他就向徒弟学搞软件。为了更好地掌握三维建模软件,张吉平在网上购买了3000多元的学习教程。如此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让徒弟们心里都暗暗佩服。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张吉平的绘图技术足以让很多大学教授都感到惊讶。

  以身作则带好头,更要团结一心出好力。张吉平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无私地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传授给徒弟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一定大于个人的奉献。

  徒弟潘跃明在更换高压油泵时发现,左右两台高压油泵供油量平衡问题,严重影响了柴油机的正常使用。张吉平组织创新小组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深剖问题所在,最终研制出了高压油泵校验仪,为国家节约大量设备投入资金。

  几年间,张吉平先后与徒弟们一起革新了进口发电机喷油器校验装置、组合式钻机平移装置等近百项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正是因为张吉平的倾心教授,几年来,他所带的徒弟遍布油田各基层单位,20多人在油田比赛中取得名次,10人成长为中石化“技术能手”,5名劳务派遣工被转为油田工人。他有3名徒弟被聘为油田技能大师。徒弟赵丽成为渤海钻井总公司子女劳务派遣工中第一个女柴油机工司机长。

  对工作投入的背后,是对家人的些许歉疚。张吉平说,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因为工作性质,他必须整天泡在工地上,只要发生机械故障,不论什么时候,随叫随到。

  “老张每天不是在工作室,就是在井队工地上,我见他一面都不容易。”张吉平的妻子窦秀玲对记者说。

  张吉平的父亲从1998年开始,先后得了肺心病、结肠癌、食道癌等多种绝症,多次住院治疗和手术。但直到父亲2006年离开人世,张吉平也只在病床前陪了不到半个月。谈及父亲,他脸上露出深深的遗憾表情。

  张吉平的两个双胞胎儿子让他感到骄傲。虽然从小学到大学,张吉平都无暇关心他们的学习,但两个孩子都很争气,一个博士,一个硕士。

  会学习,爱创新,心无私,成就了今天的张吉平。采访中,张吉平多次说到过单位给予的平台、时代对技术人才的尊重、年轻人的好学上进等,都是他从一个农民轮换工成长为技能大师的诸多因素。

  但在内心深处,张吉平始终相信,30年前石油会战时他们齐声唱出的一首歌最能代表他的心声,那就是:“咱们工人有力量”……

  • 联系方式
  • 传 真:13755200998
  • 手 机:13755200998
  • 电 话:13755200998
  • 地 址:云顶集团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舜德乡屏峰村集镇
友情链接
在线咨询

咨询电话:

13755200998

  •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2-2023 云顶集团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554号-1">赣ICP备2020011554号-1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13755200998